這個端午節!彭長征速寫《槍馗粽情》
端午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人們以包粽子、賽龍舟、佩香囊、放紙鳶等民俗活動辟邪禳災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,這些構成節日的眾多傳統文化元素也是畫家們創作的常見題材。畫家們從不同的視角,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出端午佳節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,傳達出濃厚悠長的民族文化魅力。
對齊白石和豐子愷兩位大師的端午畫作的品鑒,是創意人物畫家、漫畫家、書法家彭長征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。
彭長征認為,齊白石所作的《端午美味圖 》中有雄黃酒、咸鴨蛋、粽子、荔枝、櫻桃等,都是端午節應景之物。白石老人以少勝多,以寥寥幾筆將之描繪得淋漓盡致,讓人有酒溫果鮮之感。畫家大寫意的筆法恬靜超然,畫面流露出一股吉慶祥和的節日氣氛。正是因為齊白石繼承了文人畫的樸素簡約,且擅于捕捉生活中的生動細節,往往在平凡的題材中盡顯動人之處,將當時趨向低迷的文人寫意畫推向了新的高峰。
而擅畫生活煙火氣的豐子愷創作過多幅《買粽子》和《吃粽子》的漫畫,作品具有短小精悍的審美特征。以詼諧簡練的繪畫語言,勾勒出濃濃的市井味道和輕松愉快的人間煙火氣。朱自清在看了豐子愷《買粽子》的畫后說:“上海也不曾委曲你,瞧你那買粽子的勁兒?!?/span>
正是有了歷代畫家們從不同視角對端午節的習俗進行表現和重釋,不斷為這個傳統節日注入新的文化內涵,才讓人們對端午佳節有了更多維度的認識和理解。我們在端午節食香粽、飲美酒、品名畫,收獲的是詩情畫意的愜意享受,油然而生的是那份濃濃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。彭長征說道 。
彭長征還介紹,在端午節的習俗中,除了常見的吃粽子、賽龍舟、飲雄黃酒、掛艾草、佩香囊之外,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民俗內容,這就是掛鐘馗像。 “巴蜀鬼才”魏明倫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:歷來鐘馗形像千姿百態:舞劍、揮扇、撐傘,騎馬……彭長征另辟蹊徑,專畫帶槍鐘馗系列。不是紅纓槍,是來福槍。讓冷兵器時代的紅袍虬髯終南進士穿越時空,高舉熱兵器,降落來福士廣場。出入寬窄巷,搭檔大熊貓。反腐敗,抗瘟疫,打鬼飛導彈,嫁妹送轎車。古今融合,愛憎分明。會使槍不當槍使,畫桃符也繪壽桃。伏魔而厭稱大帝,驅鬼而結交鬼才。漫畫家風趣,將鐘馗臉譜,換成自己五官。這顏值,真好玩。雄起!雄到港澳,雄到歐美。有一位德國教授,按長征之意,把帶槍鐘馗翻譯成帶槍佐羅,帶槍羅賓漢!漫畫家率性再畫《約槍》:中國鐘馗、美國佐羅、英國羅賓漢,中美英帶槍三人行!”
彭長征筆下《帶槍鐘馗》可升級鎮宅“我畫鐘馗意無它,自古黎民愛豪俠,更喜進士今配槍,升級鎮宅百姓家?!笨舍樫H現實“恩怨情仇各是各,帶槍鐘馗導彈多,地球小鬼敢再來 ,龜兒肯定跑不脫!”還可表達生活情趣傳達智慧哲理?!芭紶栘澅械讱?,帶槍鐘馗不虛你,一腔正氣幾千年,老子醉了也雄起!”可時尚納祥“鐘馗名聲大,除夕端午張掛,如今配了鋼槍,鬼見了更怕!”
又到端午,新加坡青年設計師郜莤莤作為雄起藝術的文創設計,又推出了《帶槍鐘馗》系列的新品,彭長征也應端端午主題畫展之邀,即興畫了這幅《帶槍鐘馗粽情圖》獻給讀者,祝福佳節:不問僧道不仙,飲酒品粽發發呆,妖魔鬼怪算個屁,平安快樂每一天!
(雄起藝術一凡圖文)